父母 是孩子的专家 孩子 是父母的老师 文轩 是父母的支持者

2010年4月9日

物质满足没陪伴 现代家长错爱孩子

刊登于 2009 年 6 月 2 日 中国报


(沙登1日讯)文轩教育机构院长陈树沄指出,95%的现代家长“错爱”孩子,以为通过物质满足孩子需求,就等于“爱孩子”。她说,双薪家庭,父母忙工作而忽略孩子心智及心灵发展,唯有通过物质满足孩子,也弥补内心愧疚,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用心陪伴。

“不管多忙碌,父母应抽时间陪伴孩子,与孩子一同玩耍嬉乐,建立亲密融洽亲子关系与互动。”陈树沄昨午在“阅读舒展国际书展”,主持“为什么我老是记不住”讲座会,这么指出。《中国报》是指定宣传媒体之一。

陈树沄说,现代父母因为怕输,爱面子及互相竞争心态,非常着重孩子要取得标青学术表现,令孩子沦为“学术竞争品”使孩子处在不快乐的学习环境。“父母为孩子编排各种各样外课程及补习班,令孩子放学匆忙做完功课后,又赶着上补习班及课外课程,这些课程完全侵占孩子天生“玩耍嬉乐”的本能需求。

陈树沄指出,虽然孩子功课标青,但缺乏自学能力及心智平衡发展。她说,实际上,紧凑补习班及课外活动,令孩子脑神经系统发展、情绪及眼球成长,带来一定影响,令孩子无法记住一些文字或符号。“在这种学习环境成长的孩子,进入大学后,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,自制和自信心,这些皆因家长从小为孩子安排好一切,包括学习及生活上的需求,缺少培养他们自律及独立学习本能。


不要鞭打体罚 鼓励爱的教育
陈树沄鼓励父母,用“爱的教育”教导孩子,让他们亲自体验及学习生活上的技能需求,培养自学及自信心。她指出,只要孩子开心学习及培养良好品格,学术自然会有好表现,所以父母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,更要相信孩子。

陈树沄说,可惜,大部分父母都不认同“爱的教育”,会取得好成果,这是因为父母误解爱的教育定义,以为只有像小时候的父母鞭打及体罚孩子方式,才会让孩子铭记过错,不会重犯。她指出,实际上,鞭打及严厉责备方式,造成孩子心理阴影,甚至怨恨父母,长大后性格变得叛逆。

她举一个个案,一名母亲常以大力鞭打孩子方式,以让孩子记住犯下的错误,可是孩子到13岁时,非常叛逆;有一天,孩子亲口告诉母亲,只有面对母亲时,他才会做出叛逆行为。陈树沄劝告父母多关心及陪伴孩子,最理想是每天抽出两个小时陪伴孩子,与孩子分享在学校的学习趣事、与老师及同学之间的互动,这些都是滋养及促进家长与孩子心灵沟通的桥梁。


3 岁定 80 让孩子快乐成长
陈树沄也提及,新生代父母很注重年幼孩童的学前教育,把3岁至4岁的年幼孩子,送去接受学前教育。她指出,0岁至3岁年幼孩童,是处于“听与说”成长阶段,这期间,父母应多与孩子讲故事、唱儿歌及玩耍。

“4至6岁是平衡教育发展期,孩子处于“读与写”阶段,让孩子适度学习及培养品格。”
陈树沄说,所谓“3岁定80”,所以0岁至6岁这期间,应让孩子在快乐自在的环境成长,这期间培养孩童的品格及个性更重要。

她透露,要培养融洽的亲子关系,父母最好从小就开始按摩孩子,通过按摩触感,让孩子感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,孩子自然会与父母拥有更多分享及互动交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