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并非天生就会说话,而是经由学习、记忆语言的过程才慢慢学会说话。出现语言障碍的小孩,也许就是在不知不觉中丧失学习的重要条件。或许是因为父母工作忙碌、指导语言的方法有缺失、脑神经缺乏刺激等因素,才会造成这种结果。
母亲是孩子学习语言的老师。为了作为孩子最佳的语言老师,必须了解培育孩子的理想条件,也就是学习记住语言的原则与最佳方法,并且活用在孩子的生活中。
(一) 给孩子愉快的谈话经验
当婴儿发出“妈妈”的声音,最疼爱自己的妈妈会跑过来,以微笑的脸庞回答“妈妈在这里”。孩子了解使用语言可将自己的想法传达给周围的人,因此孩子热心于记忆语言,语言技术也越进步。
孩子天生喜欢说话,因为说话能够表现自己的想法,让他人了解自己。如果大人不听孩子说话、对他说的话没反应,或者继续和他人说话而不理会孩子,孩子会大声催促你注意他、靠近你或拉着你的手前往目的地。如果父母还是没注意他,孩子就会哭泣、生气、用力跺脚等来表达他的愤怒。最后也许什么都不说了,甚至会觉得很讨厌说话,因为会为自己带来悲伤的感觉。
如果孩子能够透过谈话和对方充分沟通,孩子就能享受达成目的的喜悦,因此变成开朗、充满自信的孩子。
(二) 当孩子的好听众
当孩子和他人说话时,希望对方专心听自己说话。指导孩子说话最不好的做法,就是禁止孩子说话、责骂或打断孩子的对话并加以矫正。这会使孩子丧失说话的意愿,同时使孩子干脆闭起嘴巴不说话。
当孩子的话接不下去或无法流利表达意思的时候,可以从旁帮助孩子(这就是诱导,让孩子的话持续下去)。父母应该保持好心情,不要焦虑,耐心地听孩子说话。
有时无法确定孩子所说的内容,只要仔细聆听,并且认同他(如:不断点头说“哦,原来是这样!”等词句),会让孩子感到非常高兴,同时产生自信心。即使孩子的要求和母亲的理解有差距,孩子也能感受到母亲认真地听自己的声音。
(三)给孩子大量的语言刺激
母亲的话对于孩子的成长发育而言,就是最适合的刺激。即便婴儿不了解您在说什么,您也必须不断对孩子说话,这种语言刺激对婴儿的语言发展绝对重要。
当父母给予孩子的语言刺激越来越少,孩子说话的意愿会逐渐减退,而导致语言越来越少,甚至不说话。
(四)不要过于在意语言的分数
三岁孩子的会话能力还未成熟,说话时有不正确的音,说话断断续续,无法流利的说话或出现口吃的症状。如果父母在这时候不断提高标准或急忙矫正,对于孩子而言是很吃力的。
当这种经常被父母纠正、责怪自己的言行持续出现时,孩子会意识到说话的情况,一旦说话就表现出警戒状态,不安的看着父母亲,希望自己没说错话,但处于这种紧张状态下反而更易失败。
父母应该接受孩子目前表现出来的能力,保持耐心,以充满自信的态度对待孩子。
(五)让孩子拥有丰富、广泛的经验
为了培养语言的基础,首先必须让孩子透过看、听、动作等,先拥有丰富的生活体验,学习具体的身边有趣事物开始。
带孩子到户外可学习社会生活的规矩,如在红绿灯前看到红灯要停止行走等等。透过这些经验,会使孩子了解社会规则,也藉由这个机会了解语言。
(六)孩子需要朋友
当孩子没有朋友,不会主动寻找游戏伙伴,也不会积极寻找说话的对象,这些都是造成语言障碍的原因之一。
让孩子和同龄或年纪稍长的小朋友一起生活、游戏,这种刺激对孩子的语言发展具有最佳效果。
摘自《如何指导语言发展较迟与障碍的孩子》
第四章 家庭语言指导的基本原则
森上史朗、柚木 (合编)
文轩感统月刊 第三十五期 《有爱。语言无障碍》